主办方: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时 间:2025-04-05 21:08:56
地 点:北京
容量成本回收机制保障传统电源固定成本回收和长期电力供应安全。
前期省内已具备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导线融冰能力,但是线路地线存在接地设计,无法应用传统手段开展融冰。图1 国网绍兴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党支部红船党员服务队现场巡视三是地线覆冰干预能力不足,难以及时阻断覆冰增长。
图2 国网浙江电科院开展覆冰预警准确感知覆冰状态。浙江电网抗冰能力的提升,有力保障了全省电能供应,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全省电网应对本次寒潮影响提供坚实保障。加强输电线路冰情预测。11月下旬,两年来强度最大的一次寒潮天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及浙江全境。2008年、2013年和2019年发生了3次较为严重的冰灾,输电线路杆塔、导线覆冰过厚导致倒塔、杆塔受损、断线,引发电力供应中断,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
同时视频、图像监测装置镜头被冰雪覆盖,影响远程巡视开展。2021年12月,国网浙江电力开展了国内首次超高压架空线路导地线联合融冰演练。在施耐德电气EcoXpert合作伙伴计划支持下,成立于2013年的苏州思阔电气实现了快速发展。
2014年,施耐德电气推出EcoXpert合作伙伴计划,通过为合作伙伴企业及个人提供一系列覆盖强弱电的专项培训和授权认证,助力合作伙伴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与数字化转型。徐栋介绍:聚焦智能配电,施耐德电气通过加大本地研发投入,深耕本地客户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以持续迭代的软件创新,为配电统得安全运行、资产健康管理、能效管理提升、电能质量稳定护航,进行帮助企业构建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数字化技术必须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落地,融合对用户的深度理解,才能为用户创造切实价值。徐栋补充道,能源低碳转型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企业间需要高密度配合,通过互联、协作和创新,为能源转型加速助力。
在此基础上,还通过POA-EM配电运营顾问-能碳管理应用,实现对配电能耗的可视化管理,全面升级节能属性,拓展减排空间,创造了重大水下工程项目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电气全新一代的EcoStruxure TM配电站控终端系列产品可以帮助客户实现电力设备的就地监控、快速分析,提供日常运维辅助;EcoStruxure TM电力监控系列软件满足配电监控需求的同时,可扩展强弱电一体化监控,作为电力专业子系统为客户的定制管理系统提供实时电力数据;EcoStruxure TM配电运营顾问系列软件帮助大型及关键电力用户提升配电系统安全可靠性、资产和运维管理效率、能源使用效率、保障优质供电,建立一体化综合运管维平台。
日前,以可测可管 数字化为电力系统注入灵魂为主题的 绿色能源管理会客厅直播栏目在能见麒麟学院举行。对此,吴俊宏表示,配电网的可观可控是近一二十年整个电力系统的关注重点。来自施耐德电气的培训与全面支持,大大提高了我们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团队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新形势下,配电网需要强化需求导向,围绕供需-网架-信息-价值主线,以信息支撑运行,实现价值创造。
熊为在某医院数字化解决方案中还提到,施耐德电气助力苏州思阔运用测温、站控单元,主站电力监控系统等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医院实现了关键电力设施的预防性维护以及分布式配电房的高效运维,帮助医院全面拥抱行业数字化创新的需求。熊为介绍到:随着数字化发展,配电数字化给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数字化的结果又促进客户的需求日益提升。基于EcoStruxure架构,施耐德电气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可提供安全可靠且互联互通的硬件产品,更加细分的边缘控制软件,以及更加深入的应用分析和服务,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价值。针对以上难点,施耐德电气为项目定制配备107套POI Plus站控大师和4套PO电力监控系统,通过有机组合,打造一体化运管维平台,全面保障系统运行可靠的同时,实现了3个35kV变电站和61个10/0.4kV配电站的统一管理,有效提升运维效率。
本场直播由能见科技副总经理曹开虎主持,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中英低碳学院产业导师吴俊宏;施耐德电气智能配电及电能管理业务总经理徐栋;苏州思阔电气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江苏科技大学讲师熊为等业内专家与企业伙伴,围绕 数字化配电如何确保电力安全的同时提升能效?数字化电能质量治理方案有哪些新价值?数字化软件如何助力电力资产管理?配电网数字化如何实现电力用户友好互动、用能绿色高效?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在某大型隧道的建设过程中,施耐德电气发现该项目始终处于较高的环境湿度,极易导致配电设施的老化,给项目带来安全隐患,而超长超大的项目规模导致配电系统庞大但设备极度分散,给后期运维带来极大挑战
随着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十四五时期配电网向安全可靠、绿色智能、友好互动、经济高效的智慧配电网不断进化。2014年,施耐德电气推出EcoXpert合作伙伴计划,通过为合作伙伴企业及个人提供一系列覆盖强弱电的专项培训和授权认证,助力合作伙伴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与数字化转型。
来自施耐德电气的培训与全面支持,大大提高了我们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团队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近几年,整个能源结构供应的变化形势,以及跟电力市场互动的需求,加速了数字化在配电网应用的力度,也加大了数字化在配电网应用的商业模式。基于EcoStruxure架构,施耐德电气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可提供安全可靠且互联互通的硬件产品,更加细分的边缘控制软件,以及更加深入的应用分析和服务,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价值。吴俊宏指出,电力数字化的主要目标,一是支持电力资产安全与高效提升:以安全为核心,降低电力资产的运行风险、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和运营效率;二是支持新能源并网消纳:通过感知、预测、控制、调度一系列电力数字化手段的应用,高比例消纳来自源端和荷端的新能源;三是支持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通过数字化技术聚合源、储、荷等各类资源,综合考虑用户实时需求,协调出力与优化控制,提高灵活性与稳定性;四是支持绿色电力交易与认证: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绿电交易高成本、难追溯、易篡改等问题,提升绿电价值;五是支持用户经济高效使用电力:通过电力数字化技术为用户提供用能分析、能效对标,提供最优用能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电气全新一代的EcoStruxure TM配电站控终端系列产品可以帮助客户实现电力设备的就地监控、快速分析,提供日常运维辅助;EcoStruxure TM电力监控系列软件满足配电监控需求的同时,可扩展强弱电一体化监控,作为电力专业子系统为客户的定制管理系统提供实时电力数据;EcoStruxure TM配电运营顾问系列软件帮助大型及关键电力用户提升配电系统安全可靠性、资产和运维管理效率、能源使用效率、保障优质供电,建立一体化综合运管维平台。三者协作覆盖配电设计、建造、运营、维护全场景应用。
日前,以可测可管 数字化为电力系统注入灵魂为主题的 绿色能源管理会客厅直播栏目在能见麒麟学院举行。数字化技术必须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落地,融合对用户的深度理解,才能为用户创造切实价值。
徐栋介绍:聚焦智能配电,施耐德电气通过加大本地研发投入,深耕本地客户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以持续迭代的软件创新,为配电统得安全运行、资产健康管理、能效管理提升、电能质量稳定护航,进行帮助企业构建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本场直播由能见科技副总经理曹开虎主持,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中英低碳学院产业导师吴俊宏;施耐德电气智能配电及电能管理业务总经理徐栋;苏州思阔电气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江苏科技大学讲师熊为等业内专家与企业伙伴,围绕 数字化配电如何确保电力安全的同时提升能效?数字化电能质量治理方案有哪些新价值?数字化软件如何助力电力资产管理?配电网数字化如何实现电力用户友好互动、用能绿色高效?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在施耐德电气EcoXpert合作伙伴计划支持下,成立于2013年的苏州思阔电气实现了快速发展。熊为介绍到:随着数字化发展,配电数字化给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数字化的结果又促进客户的需求日益提升。
新形势下,配电网需要强化需求导向,围绕供需-网架-信息-价值主线,以信息支撑运行,实现价值创造。熊为在某医院数字化解决方案中还提到,施耐德电气助力苏州思阔运用测温、站控单元,主站电力监控系统等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医院实现了关键电力设施的预防性维护以及分布式配电房的高效运维,帮助医院全面拥抱行业数字化创新的需求。配电网数字化转型日益提速。针对以上难点,施耐德电气为项目定制配备107套POI Plus站控大师和4套PO电力监控系统,通过有机组合,打造一体化运管维平台,全面保障系统运行可靠的同时,实现了3个35kV变电站和61个10/0.4kV配电站的统一管理,有效提升运维效率。
对此,吴俊宏表示,配电网的可观可控是近一二十年整个电力系统的关注重点。在某大型隧道的建设过程中,施耐德电气发现该项目始终处于较高的环境湿度,极易导致配电设施的老化,给项目带来安全隐患,而超长超大的项目规模导致配电系统庞大但设备极度分散,给后期运维带来极大挑战。
徐栋补充道,能源低碳转型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企业间需要高密度配合,通过互联、协作和创新,为能源转型加速助力。作为全球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认为,电气化与数字化所产生的加成效应,让配电系统更加安全、可靠、高效,释放出更大节能潜力。
在此基础上,还通过POA-EM配电运营顾问-能碳管理应用,实现对配电能耗的可视化管理,全面升级节能属性,拓展减排空间,创造了重大水下工程项目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针对线路工程重要交跨场景,基于工程设计阶段三维成果,在平台中搭建跨越架模型,校核跨越架高度、封网对地距离等数据,优化跨越架实施方案。
为响应国网总部、省公司数字化转型要求,践行数字化转型应用,提高先进技术和智能装备利用率,泰州公司对基建数字化管理体系进行了探索应用。通过将输变电工程按电压等级路径通道进行模拟推演,在项目前期统筹开展方案设计、整合廊道资源,构建三维现场环境,对三维现场观察确定选址位置,避免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廊道挤占等问题,确保可研阶段选址选线满足要求。(如下图6所示)图6塔上作业安全工程质量保证,全方位智能管控。融合工程设计三维和生产专业现有三维数据成果。
工程数据采集,数字化复核结算。工程进度监督,精益化实施管控。
工程从可研阶段开始应用可视化手段,实现路径通道三维展现。针对抱杆组塔作业,结合抱杆外拉线地锚布置范围要求,利用平台测量工具优化调整塔位,减少内悬浮内拉线组塔,压降组塔作业风险。
(如下图1所示)图1 基建工程数字化管控效果图工程三维设计,助力转型升级。结合工程进度与质量要求,定期要求开展无人机对工程进度跟踪管理巡查,还原施工现场真实状态,对施工进度进行分析、核查与确认,及时发现施工偏差,定向把握偏差要点,精准细化相应管理措施,优化工程调整施工进度计划,为计划进度的可执行性提供科学管理手段。
和前任总统特朗普相反,自上任以来,拜登政府积极推进绿色新政,还承诺让美国到2035年实现无碳发电,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且计划拿出2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
与此同时,新加坡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来自周边国家的竞争压力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LNG现货定价标准机制等。...